血栓的表现
血栓部位不同,表现也不同。下肢静脉栓塞主表现为肿胀、疼痛,同时可能有患肢颜色发紫和皮肤温度升高,这都是血液淤滞导致的。
下肢肿痛警惕静脉血栓栓塞
另外,下肢会有触痛,严重时不碰也会疼,疼痛的程度跟病情严重程度有关。还有患侧张力比较高,患肢会比正常的肢体硬。病情严重的话,会引起相应的动脉供血出现障碍,这时候会有严重的持续性疼痛,甚至会影响肢体的功能和存活。
越是靠近中央(心脏)的血栓栓塞,症状越重,反之,外周(远离心脏)血管血栓栓塞的症状相对较轻。比如下腔静脉有血栓的话,病人可能会有腹水。如果这些血栓脱落,移动到肺里,就会形成肺栓塞。
肺栓塞典型表现为胸痛、咳血、呼吸困难。大概只有20%的病人会出现肺栓塞的症状,必须十分警惕这些表现,因为肺栓塞会导致病人立刻死亡,也就是猝死,这是相当严重的,所以我们也把深静脉血栓叫做“沉默的杀手”。
静脉血栓栓塞的危害
首先就是直接危及生命,也就是上面提到的肺栓塞。在整个引起死亡的血管性疾病中,肺动脉栓塞排在第三位。这是静脉血栓栓塞最大的危害。
还有就是会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。在急性期会出现患肢疼痛,度过急性期、进入慢性期后,会出现长期、持续的静脉压力升高,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“老烂腿”,患肢反复水肿、皮疹、瘙痒、皮肤发黑甚至出现溃疡,而且溃疡不易愈合,几个月甚至几年都不愈合。
除此之外,静脉栓塞无形中增加了医疗投入。比如肺动脉栓塞,它主要表现为肺动脉高压,病人的呼吸效率降低,要改善呼吸情况,就需要治疗,还要预防肺心病的发生。一种病引起其他疾病,也就增加了医疗投入。
另外,静脉血栓栓塞是医院内发生的非预期死亡第一位的疾病。也就是说,医生、家属、甚至病人自己都觉得病人应该好好的,但是突然之间病情加重导致死亡,就是由于静脉血栓导致肺动脉栓塞,从而引起病人突然死亡。
易患静脉血栓栓塞症人群
谈这个问题之前要先简单了解一下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。
一般有三种原因,第一种是血液比较黏,就是我们说的“高凝状态”;第二种是长期不运动导致血液流动缓慢,用老话说就是“流水不腐,户枢不蠹”;第三种是血管受损,血液的凝血系统被激活,容易形成血栓。
凡是具备这三种危险因素的人,就定义成高发人群。
外伤病人
比如车祸外伤的病人;还有外科手术的病人,这类病人术前要禁食禁水,这时血比较黏,手术时又不能动,正常人水平躺20~30分钟血液出现淤滞状态,这类患者就更是如此。另外,手术本身就有损伤,给术后患者又增加了一道风险。
肿瘤病人
肿瘤病人也是高危人群,他们血栓的发生率比较高,出现并发症和复发机会也比别人高。肿瘤病人一旦确诊血栓,生命周期也会变短,比没有血栓的肿瘤病人短。
孕妇、产妇
还有一类高危人群,就是孕妇和刚生完孩子的产妇,这类女性容易形成血栓,而且是影响妈妈和孩子两个人。
长期不动的人
这也是高危人群,比如长期坐长途车或者飞机的人,这个病还有一个名字叫“经济舱综合征”,就是由此而来。现在有一群必须重视这个疾病的人,就是长期泡网吧的人,有些小孩子连续打三天三夜游戏,突然站起来就猝死了,这很有可能是因为静脉血栓导致肺动脉栓塞,引起的死亡。
易栓症人群
上面讲的都是各种各样外在因素导致的高危人群,医学上也把这些因素称为“获得性”危险因素,往往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可以得以纠正。还有一些人是先天性遗传了高凝状态,医学上叫易栓症,比如抗磷脂抗体综合征,C蛋白缺乏、S蛋白缺乏、抗凝血酸酶缺乏等等,这些也称为“遗传性”高危因素。
筛查可做超声 CT静脉造影可确诊